【青岛日报】恒顺众昇:力拓“抱团出海”新路径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沈俊霖
恒者行远,思者常新。恒顺众昇集团,一家致力于电力设备生产的青岛民营企业,抓住“一带一路”的历史性机遇,大胆“走出去”,用短短六年时间,实现了从赚取设备差价和工程建设劳务利润的承包商,向“一带一路”资源整合者的角色转变。这一转变同时改变了“走出去”企业单打独斗、风险高、竞争力弱的不利局面,促成企业“抱团出海”,提升了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影响力、话语权。
进一步海阔天空
穷则变,变则通。如果抱残守缺,不敢变革创新,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恒顺。
彼时,国内电力建设降温,电力设备整体过剩,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如果找不到“蓝海”,只能忍饥挨饿,直至黯然离场。这就是恒顺以及整个中国电力设备行业六年前面临的处境。能不能走出低迷,未来在何方?谁也不知道。直到2011年。
这一年,是决定恒顺前途与命运的关键一年。这一年的4月份,恒顺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仅仅半年后,活力十足的新恒顺就作出了进军海外市场的决策,并于第二年在新加坡成立了分公司。事实证明,这一决策极富远见。
两年后的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横空出世,为正在“摸着石头走出去”的恒顺照亮了前程。恒顺乘势而上,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这一年,恒顺印尼资源有限公司成立,主要从事收购煤矿、码头,开展采掘服务。2014年,恒顺印尼苏拉威西镍铁工业园项目开建,并收购和储备了多个镍矿、锰矿等矿产资源。
2015年3月,印尼总统佐科访华期间,恒顺精心打造的“青岛印尼综合产业园”项目成为中印双方的重要经贸成果之一。眼下,这一项目正在为当地经济发展与密切两国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印尼投资协调委员会主席弗兰基·西巴拉尼说:“青岛印尼综合产业园是印尼的国家级产业园区,是最成功的产业园之一,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恒顺还在南非、津巴布韦成立子公司,成功进军非洲市场。
能这般顺风顺水,源于恒顺多年摸爬滚打形成的战斗力,更为重要的是“踩准”了两个关键节拍,一是改制,另一个是“一带一路”。在这两个轮子的驱动下,恒顺成功突围,找到了新的蓝海,实现了企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
独行快 众行远
“一带一路”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恒顺深谙其意。
与大多数“走出去”企业一样,最初恒顺在印尼也是投标做电厂总承包,希望赚取设备差价和工程建设劳务的利润。如果按部就班,恒顺依然可以活得很滋润,但就不会有今天的恒顺。
在与当地上游企业的接触中,恒顺发现印尼煤炭资源丰富,可电厂装机容量极小,市场缺口很大。“如果能自建电厂,在煤炭资源价格如此低廉、发电小时不受限制的情况下,发电的利润应该非常可观。”基于这样的判断,恒顺开始“不安分”起来。
恰在此时,印尼出台了禁止原矿出口的禁令,使得当地优质的红土镍矿资源价格一落千丈。“我们感觉机会来了:如果能够把当地的红土镍矿买下来,利用我们在电力行业的经验,把当地的煤炭变成工业用电,再把红土镍矿冶炼成镍铁,这样至少就可以获得煤炭、发电和冶炼三块利润,再加上当地人力成本便宜,各种出口退税优惠,整个产业循环下来应该具有非常好的投资回报。”恒顺众昇集团总裁贾晓钰说。
但是,要抓住这个机会,需要投入的资金巨大,仅靠自己一家单打独斗,力有不逮。受到国内产业园区模式的启发,恒顺决定在印尼建设海外工业园区,负责园区整体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并与当地政府协调,负责为入园企业提供设备进口、原矿供应和物流等服务。入园企业则负责工程建设和运营、生产及销售。这样一来,恒顺主导的海外工业园打造出了“专业分工、合作分享、协同发展”的新模式。在恒顺的工业园里,大家都是上下游合作关系,避免了在某个环节的竞争,实现了协同发展。
印尼工业园项目为恒顺注入了强劲增长动力。2015年,恒顺经营收入和利润同比增速高达73.51%和188.82%。按照“建设一个园区,打造一片新城”的建设思路,未来工业园区内不仅有冶炼企业,还将有学校、医院、酒店等配套设施,一座新兴城市正在拔地而起。
“抱团出海”,推进全产业链配套“走出去”,形成了“中国价值链”。恒顺以自身电力优势为核心,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和管理产业协同发展,提升区域产业配套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探索投资合作新模式,促进了产业集群发展。此举推动企业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中,对提升国际产业分工层次、构筑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国企民企携手同行
“一带一路”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但想要一帆风顺,则极为不易。国企虽然资金实力强,但面临体制机制灵活性低等瓶颈;民企机制活,但存在融资难和整体实力不强等问题。如果能将二者优势互补,无疑会大大提高企业“走出去”的竞争力。
沿着这样的思路,2015年,恒顺成功引入青岛城投集团。事实证明,双方的“联姻”是明智的。
“海外工业园开发项目复杂,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不确定因素多。恒顺作为民企,在融资规模、融资成本等方面存在困难。相比之下,国企资金雄厚、信誉良好,在信誉、资产、招商等方面为恒顺海外项目建设提供了保障。”贾晓钰说。
双方通过资本融合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并发挥各自优势,极大地加速了“走出去”步伐,探索出了企业“走出去”的全新模式。
借助于青岛城投集团大型项目的建设和管理经验,恒顺众昇的海外项目中不是单纯开采当地资源,而是将海外项目打造成一个具有持续发展动能的“平台”。在工业园项目“四面开花”的良好局面下,传统核心总承包业务斩获颇丰。仅2016年底,就在菲律宾连续签约两个总承包项目,合同金额近60亿元。其中,菲律宾北伊罗柯斯风电和光伏一体化发电项目是中国企业在国外承接的最大规模风光一体化项目,也是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访华后,双方经贸合作能源领域的第一个大型项目,对中菲均有着特殊意义。
站在“一带一路”新起点,恒顺抓住机遇、主动作为,正在致力于打造绿色电网、电力建设、矿产运营、园区开发、特许经营权和金融投资控股多元发展,谋求全新的未来。